陳與義雨晴賞析

《雨晴》是唐代詩人王駕創作的一首七絕詩。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全詩的賞析,供大傢參考!
《雨晴》
作者:陳與義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
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
《雨晴》賞析
暑熱蒸騰的盛夏,隻有一陣雷雨能送來愜意的涼爽,《雨晴》所寫正是酷暑中雷雨過後詩人的愛憎,但其中的欣喜之情還是從“雨”、“晴”二字的連用中隱隱透露出來,為這首七律標明瞭情感的基調。 首聯、頷聯繪雨晴之景。“天缺西南”寫濃灰的雨雲已不能覆蓋整個蒼穹,天開瞭,西南方的天宇露出瞭蔚藍,空中這“缺”出的一隅,首先表示出“晴”。
“江面清”三字並非寫雨後的江面,而是以江面的清平湛藍來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晴明之色。下句繪景,緊承上句,“纖雲不動”寫一隅藍天掛著一抹淡淡白雲,它似乎凝固在那裡,紋絲不動。“小灘橫”三字也不是寫水中沙灘,而是承接“江面清”的又一比喻,一抹微雲如同橫在江面的一片小灘。首聯寫天空,兩句前四字都是白描手法繪實景,後三字都是用比喻對實景加以形容,而兩個比喻緊緊承接,前後照應,使二句之景融為一體,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又富立體感。頷聯二句,詩人的視線由墻頭的鵲叫自然地由仰視轉為平視,而其落筆也自然地由繪型兼及繪聲瞭。鵲叫聲為畫面平添生機,而那一身“猶濕”的羽毛,既寫出雨後之晴,又傳達瞭鵲的迫不及待的報晴之心,情態活潑可愛。下句,隨著“殘雷”的低響,詩人的視線又由近而遠,落筆也由形聲兼顧轉而以寫聲為主。“氣未平”三字寫雷聲似懷有不平之意,不甘於立即銷聲匿跡。這一聯,清脆的鵲語與低沉的殘雷既成對比,又和諧一致,交織成急雨初晴時大自然的一首交響曲。鵲之能“語”有有“衣”,雷能“殘”更負氣,都是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寫聲的詩句更富於生氣。詩人以擬人手法與情景對比抒發喜悅之情,讀來甚為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