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牡丹賞析
文章分類:詩歌介紹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詠牡丹》這首詩是南宋詩人陳與義所寫,在這首詩裡,詩人表面說的是面對春日盛開的青墩牡丹,自己獨自一個在觀賞,實際上想說的是什麼時間自己才能再回到故鄉去觀賞天下馳名的洛陽牡丹。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全詩的賞析,供大傢參考!
《詠牡丹》
作者: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詠牡丹》譯文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瞭祖國的河山,十年瞭,回望故鄉洛陽,路是那麼的漫長。歲月使我變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獨自一個,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風中,欣賞著盛開的牡丹。
《詠牡丹》註釋
①一自:自從。
②胡塵:指金兵。入漢關:指入侵中原。
③十年:從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詩人作此詩時整整十年。
④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國語·周語》雲:“昔伊洛竭而復之。”因此,“伊洛”既指詩人的故鄉洛陽,又暗寓他亡國的悲痛。
⑤青墩:在今浙江桐鄉,當時詩人所居處。
⑥龍鐘: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詩人自指。 時詩人四十七歲,卻有老態之感。
《詠牡丹》賞析
作者陳與義是南北宋相交時的著名詩人。這首詩是作者南渡後於紹興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鄉縣北,與烏鎮隔水相望)時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說離自己的傢鄉洛陽(伊水、洛水)是路途遙遠,也是說傢鄉被金兵占領的時間也已經很長久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