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雜文怎麼寫
雜文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一些關於廉政的雜文,是眾多雜文作品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廉政雜文怎麼寫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廉政雜文,希望大傢喜歡。
廉政雜文篇1:從“個性官員”談制度建設的重要性
近年來,很多“個性官員”進入瞭人們的視線,比如滅火部長李毅中、鐵面審計長李金華、敢於“起沉疴、下猛藥”整肅陳腐的宋亞平、誓言把房價壓下去的張廣寧,他們敢於挑戰官場的所謂“潛規則”,敢於突破傳統從政思維,敢於改革創新,敢於觸犯某些部門的既得利益,他們關註民生,為國傢和人民的吶喊高呼,他們被輿論推向風口浪尖並不是他們的初衷,其實他們隻是說瞭作為領導幹部該說的話、做瞭作為領導幹部該做的事,但為什麼這種官員屬於少數呢?
很多人認為,“個性官員”的出現是中國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是中國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但從另外的層面來看,我國雖然正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依法治國已經成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傢的基本方略,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闡述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但是,我國經歷瞭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社會,沒有經歷過完整的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也不過是五十多年,人們沒有形成法治觀念,總是期待清官出現,很少去質疑制度,從這些背景我們不難分析,我們在制度方面存在著某種缺失。
“制度乃天下之公器”,是人類設計的制約人們相互行為的約束條件。科學的制度具有規范、凝聚、激勵、保障等作用,可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維護公平與公正,這是制度的“本義”。所以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權力規范運行的有效約束和得力保障。因此,我們國傢和民族的發展不能依靠那幾個“個性官員”,而是要積極探索建立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依靠制度解決問題。與所謂“個性官員”相比,制度更重要、更根本,更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