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哥舒歌》鑒賞
《哥舒歌》是由西鄙人創作的五言絕句,出自《全唐詩》。該詩以北鬥起興,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馬,喻哥舒翰功勞的影響深遠。全詩內容平淡素雅,音節鏗鏘和順,既有民歌的自然流暢,又不失五言詩的典雅逸秀。
哥舒歌
朝代:唐代 作者: 西鄙人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譯文
黑夜裡北鬥七星掛得很高;哥舒翰夜帶寶刀勇猛守邊。
至今吐蕃族的牧馬隻敢遠望;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註釋
⑴ 窺:竊伺。
⑵ 臨洮:秦築長城西起於此。
⑶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將,突厥族哥舒部的後裔。
英文譯文
The night the Big Dipper hung high; the night with the sword and keep the edge Gosuha.
So far the Tibetan people horse only dare to look at; they dared not come across southern Lintao.
鑒賞
哥舒,這裡指哥舒翰。哥舒,是以部落名稱作為姓氏。哥舒翰,突厥族哥舒部人。原是身兼幾個節度使的名將王忠嗣的部下,公元747年(天寶六年),因為王忠嗣被誣陷革職,玄宗命哥舒翰為隴右節度使。隴右節度使的設置就是為瞭防禦吐蕃的,治所在都州(今青海省樂都縣)。哥舒翰在對吐蕃的戰爭中,是有體現唐玄宗驕奢好戰的一面的。有的戰爭則是屬於抵禦吐蕃侵擾的。它起到瞭安定邊境,保護人民生活、生產的作用。由於哥舒翰多次擊退吐蕃侵擾,改變瞭邊境的局面,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因而,當時就有民謠說:“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這裡的《哥舒歌》,很可能是在這首民歌基礎上加工過的作品。《哥舒歌》從內容上看,是頌揚哥舒翰抵禦吐蕃侵擾、安定邊疆的;同時也通過這個形象寄寓瞭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願望。“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第一句是起興,詩人用高掛在天上的北鬥星,表達邊地百姓對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牧馬,指吐蕃越境放牧,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擾活動。臨洮,就是今甘肅省洮河邊的臨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