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離別詩《送魏萬之京》
《送魏萬之京》
李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被送者為詩人晚輩。詩中一、二兩句想象魏萬到京城沿途所能見的極易引起羈旅鄉愁的景物。中間四句或在抒情中寫景敘事,或在寫景敘事中抒情,層次分明。最後兩句勸勉魏萬到瞭長安之後,不要隻看到那裡是行樂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歲月,應該抓住機遇成就一番事業。這表達瞭詩人對魏萬的深情厚意,情調深沉悲涼,但卻催人向上。
魏萬後改名魏顥。他曾求仙學道,隱居王屋山。天寶十三載,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吳、越一帶訪尋,最後在廣陵與李白相遇,計程不下三千裡。李白很賞識他,並把自己的詩文讓他編成集子。臨別時,還寫瞭一首《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的長詩送他。魏萬比李頎晚一輩,然而從此詩看,兩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頎晚年傢居潁陽而常到洛陽,此詩可能就寫於洛陽。
一開首,「朝聞遊子唱離歌」,先說魏萬的走,後用「昨夜微霜初渡河」,點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筆法,極為得勢。「初渡河」,把霜擬人化瞭,寫出深秋時節蕭瑟的氣氛。
秋夜微霜,摯友別離,自然地逗出瞭一個「愁」字。「鴻雁不堪愁裡聽」,是緊接第二句,渲染氛圍。「雲山況是客中過」,接寫正題,照應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歸,飄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聲,從天末飄來,使人覺得悵惘淒切。而抱有滿腹惆悵的人,當然就更難忍受瞭。雲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風景,而對於落寞失意的人,坐對雲山,便會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傷。他鄉遊子,於此為甚。這是李頎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不堪」、「況是」兩個虛詞前後呼應,往復頓挫,情切而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