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詩詞《蒿裡行》

蒿裡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賞析】
首先這是一首敘事詩,寫的是東漢末年群雄聯合討伐董卓,而後又互相爭殺的事。詩中描繪瞭戰爭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慘象。將士們由於連年征戰連鎧甲都不能解脫,因而生瞭虱子,由此可見戰爭的時間之長,死的人就難以記數瞭。將士都死亡的如此至多,黎民百姓當然就難以想象死亡的人數瞭。死後屍體無人埋葬,爛成瞭白骨,佈滿瞭原野。千裡之內,連雞的叫聲都聽不到,說明到處都是廢墟,沒有人煙瞭。戰爭如此的慘烈,歸根到底,還是各種各樣的,大大小小的諸侯們在爭權奪利。至於人民呢?那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做為一個政治傢,一個古代的政治傢,處處在為百姓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名利地位照想,這樣的一個人,隻有曹操才真正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瞭出來。鐘嶸的《詩品》說“曹公古直,頗有悲涼之句。”讀此詩,恰如其分呀!
《蒿裡行》逼真地反映瞭動亂年代人民的苦難。“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義士”是指討伐董卓的各位將領,“群兇”是指董卓等朝中亂臣。“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曹操寫瞭兩個歷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紂王無道,周武王會諸侯於盟津,聯合討伐;另一個故事是說,劉邦、項攻打秦時曾約定,誰先打下咸陽,誰為王。“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願,各路將領心懷鬼胎,不能統一,互相觀望,喪失打擊董卓的機會。“勢力使人爭,嗣還自相戕。”看來這各路的將領,目的不是匡扶漢室,而是為瞭保存實力,以便占領地盤,爭權奪利。聯軍散後就開始互相殘殺,鬧得天下大亂。“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前一句指袁術,後一句講袁紹。當時,他們兩人頗有實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從“鎧甲生蟣風”到“念之斷人腸”,是寫軍閥大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充分表達瞭詩人憤怒傷感的心情。《蒿裡行》講述瞭一個個歷史故事,描寫瞭人民的災難。語言質樸,感情悲涼,表現瞭曹操詩的獨特風格。曹操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傢,對東漢末年的現實社會有他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立場。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觀,他尊奉漢室,恪守臣節。他愛護百姓,講究禮讓,希望社會安定,生產發展,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