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散文 在米脂
賈平凹小說中意象的運用向更深的層次轉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賈平凹散文 在米脂,以供大傢閱讀。
賈平凹散文 在米脂
走頭頭的騾子三盞盞的燈,
掛上那鈴兒哇哇的聲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趕牲靈的人兒過來瞭;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在米脂縣南的杏子村裡,黎明的時候,我去河裡洗臉,聽到有人唱這支小調。一時間,山谷空洞起來,什麼聲音也不再響動;河水柔柔的更可愛瞭,如何不能掬得在手;山也不見瞭分明,生瞭煙霧,淡淡的化去瞭,隻留下那一拋山脊的弧線。我廠在石頭上,醉眼暖俄,看殘星在水裡點點,明滅長短的光波。我不知這是誰唱的。三年前,我聽過這首小調的唱片,但那是說京腔的人唱的,畢竟是大洋瞭;後來又在西安大劇院聽人唱過,又覺得舒揚有餘,神韻不足。如今在這麼一個邊遠的山村,一個欲明未明的清晨,唱起來瞭,在它適應的空間裡,味兒有瞭,韻兒有瞭。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樹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葉落在水裡,打個旋兒,悠悠地漂下去瞭。
這是極俏的人,一頭淡黃的頭發披著,風動便飄忽起來,浮動得似水中的雲影,輕而細膩,倏忽要離頭而去。耳朵一半埋在發裡,一半白得像出瞭烏雲的月亮。她微微地斜著身子,微微地低瞭頭,肩削削的,後背渾圓,一件藍佈衫於,窕窕地顯著腰段。她神態溫柔、甜美,我不敢弄出一點響動,一任兒小曲攝瞭魂去。
這是一首古老的小調,描繪的是一個迷人的童話。可以想象到,有那麼一個村子,是陜北極普遍的村子。村後是山,沒有一塊石頭,渾圓得像一個饅頭,山上有一二株柳,也是渾圓的,是一個綠絨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窯洞,窯裡放著油得光亮的門箱,窯窗上貼著花鳥剪紙,窯門上吊著印花佈簾,學兒在崖畔上啃草,雞兒在場捻上覓食。從門前小路上下去,一拐一拐,到瞭河裡,河水很清,裡邊有印著絲紋的石子,有銀鱗的小魚,還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婦們來洗衣,一塊石板,是她們一席福地。衣服艷極瞭,除在草地上,於是,這條河溝就全照亮瞭。
有那麼一個姑娘,該叫什麼名字呢2 她是村裡的俊仁者。父母守她一個,村裡人愛她,見過她的人都愛她。她傢在大路口開瞭個飯店,生意興旺。進店的,為瞭吃飯,也為著見她。她卻最是端莊,清高得很,對誰也不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