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哲理散文賞析
林清玄散文佛傢的道德情懷和東方的詩性智慧的審美統一構成瞭林清玄散文的最鮮明的美學意境 ,而存在於這一美學意境中的 ,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林清玄哲理散文賞析,希望大傢喜歡。
林清玄哲理散文賞析:玫瑰與刺
在為玫瑰剪枝的時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滲出拇指,鮮紅的血,顏色和盛放的紅玫瑰一模一樣。
玫瑰為什麼要有刺呢?我在心裡疑惑著。
我一邊吸著手指滲出的血珠,一邊想著,這作為情侶們愛情象征的玫瑰,有刺,是不是也是一種象征呢?象征美好的愛情總要付出刺傷的代價。
把玫瑰插在花瓶,我本想將所有的刺刮去,但是並沒有這樣做,我想到,那流人玫瑰花的汁液,也同樣流人它的刺,花與刺的本質原是一樣的;就好像流入毛蟲的血液與流入蝴蝶的血液也是一樣的,我們不能隻欣賞蝴蝶,不包容毛蟲。
流在愛情裡的血液也是一樣呀!滋潤瞭溫柔的玫瑰花,也滋潤瞭尖銳的棘刺。流出瞭歡喜與幸福的,也流出瞭憂傷與悲痛。在閃動愛的淚光中,也閃動仇恨的綠光。
但是我始終相信,真正圓滿純粹的愛情,是沒有任何怨恨的,就像我們愛玫瑰花,也可以承受它的刺,以及偶然的刺傷。
林清玄哲理散文賞析:凋零之美
坐在仁愛路一傢樓上咖啡屋,看著路上的菩提樹葉子,一片一片地辭別枝極,飄落下來,有時一陣風來,菩提葉竟是滿天翻飛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種自在之美。
有幾株落得早的菩提樹已經增生新葉,菩提樹的嫩葉介於鵝黃與粉紅之間,在陽光下,美麗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見菩提樹的調零與新葉,使我想起憨山大師的一首詩: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
不知春上花枝。
這凋零與新生,原是同一個世界,澗底的冰雪融化瞭,與春景裡枝頭的花開,原是同樣的美。或者,溪澗中的雪是滋潤過花的雨水與露珠;也或者,那燦爛的花顏是吸瞭冰雪的乳汁而輝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