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代表作
林清玄是臺灣當代著名的散文作傢,豐富的思想內容,濃厚的佛教意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濃鬱的鄉土情結是其散文的基調,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林清玄代表作,希望大傢喜歡。
林清玄代表作:平常的水果
朋友從美國回來,我問他:“這次最想做的是什麼?”
“如果能吃到楊桃、蓮霧、釋迦、甘蔗、柿子、批把就心滿意足瞭。”我說:“這簡單,但現在是秋天,恐怕吃不到蓮霧和枇杷瞭。”
接下來的許多天,我們開著車在臺北尋找水果,當我們買到楊桃的時候,朋友迫不及待就在街邊吃瞭起來,他的臉皺成一團,顯然楊桃是很酸的,可是他臉上的喜悅滿足卻令人感動。
朋友說:“我在國外時,做夢都幾次夢見自己是在吃楊桃,醒來時才知道那就是鄉愁呀!”
後來,我們一起吃瞭釋迦和甘蔗,又在夜市買到許久未見的紅蓮霧,每次看朋友陶醉的樣子,我就想到這些隻是平常的水果,但卻象征瞭故鄉最可貴的部分,仿佛飽含瞭叫作“故鄉”的汁液,可以治思鄉的疾病。
朋友出國以後,我時常去市場買這些平常的水果,吃著吃著,就會思想起朋友那喜悅滿足的表情,那些平常的水果也就有瞭非常深刻美好的滋味。
林清玄代表作:海邊的白蝴蝶
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海邊拍照、寫生,朋友中一位是攝影傢,一位是畫傢,他們同時為海邊的荒村、廢船,枯枝的美驚嘆而感動瞭,白凈綿長的沙灘反而被忽視,我看到他們拿出相機和素描簿,坐在廢船頭工作,那樣深情而專註,我想到,通常我們都為有生機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機早已斷喪,為什麼還會覺得美呢?恐怕我們感受到的是時間,以及無常,孤寂的美吧!
然後,我得到一個結論:一個人如果願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麼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