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杜集 杜牧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讀韓杜集》是杜牧寫於晚唐時期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就是杜牧寫讀韓杜集的感受,表現瞭對韓、杜文學成就的推崇。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讀韓杜集》
作者:杜牧
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弦膠。
《讀韓杜集》註釋:
①杜詩韓集:一作“杜詩韓筆”。六朝人稱散文為筆。這裡指盛唐杜甫的詩和中唐韓愈的文。
②倩(qiàn):請人代做。麻姑: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沖應真人,漢族民間信仰的女神,屬於道教人物。過去漢族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神仙傳》記載,仙人王方平在蔡經傢召麻姑來。
④續弦膠:鳳喙與麟角,合煎作“續弦膠”,可續弓弩的斷弦。
《讀韓杜集》意思:
杜詩和韓文在愁悶時誦讀,舒心爽氣就像請仙女麻姑在癢處搔。
天外的鳳凰誰能得其精髓?世上無人懂得配制續弦膠。
《讀韓杜集》寫作背景:
杜牧的《讀韓杜集》創作於晚唐(公元803-852年),由於對杜甫、韓愈的文學成就的高度評價,杜牧寫下這首《讀韓杜集》,表達其傾慕、推重之情。
《讀韓杜集》鑒賞:
第一句中的杜詩韓筆,指杜甫的詩歌和韓愈的古文。“愁來”,點明詩人研讀杜詩韓筆時的心緒。安史亂後數十年來,藩鎮割據,內戰頻仍,致使邊防空虛,民生凋敝;而吐蕃統治者又占據河西、隴右,威脅京都,河隴人民長期受吐蕃奴隸主奴役之苦。這內憂邊患,時刻縈繞在詩人心頭,他不可能不愁從中來。這“愁”,是詩人抱負的流露、識見的外溢和正義感的迸瀉。“愁來”讀杜、韓,說明詩人與杜、韓靈犀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