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散文雜文鑒賞
在中國二十世紀的現代史上,魯迅雜文無疑是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無論是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還是文學上,它的影響都是異常深遠的。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魯迅散文雜文鑒賞,希望大傢喜歡。
魯迅散文雜文鑒賞一:花邊文學(1)
序
我的常常寫些短評,確是從投稿於《申報》的《自由談》上開頭的;集一九三三年之所作,就有瞭《偽自由書》和《準風月談》兩本。後來編輯者黎烈文先生真被擠軋得苦,到第二年,終於被擠出瞭,我本也可以就此擱筆,但為瞭賭氣,卻還是改些作法,換些筆名,托人抄寫瞭去投稿,新任者416不能細辨,依然常常登瞭出來。一面又擴大瞭范圍,給《中華日報》的副刊《動向》,小品文半月刊《太白》之類,也間或寫幾篇同樣的文字。聚起一九三四年所寫的這些東西來,就是這一本《花邊文學》。
這一個名稱,是和我在同一營壘裡的青年戰友417,換掉姓名掛在暗箭上射給我的。那立意非常巧妙:一,因為這類短評,在報上登出來的時候往往圍繞一圈花邊以示重要,使我的戰友看得頭疼;二,因為“花邊”418也是銀元的別名,以見我的這些文章是為瞭稿費,其實並無足取。至於我們的意見不同之處,是我以為我們無須希望外國人待我們比雞鴨優,他卻以為應該待我們比雞鴨優,我在替西洋人辯護,所以是“買辦”。那文章就附在《倒提》之下,這裡不必多說。此外,倒也並無什麼可記之事。隻為瞭一篇《玩笑隻當它玩笑》,又曾引出過一封文公直先生的來信,筆伐的更嚴重瞭,說我是“漢奸”,現在和我的復信都附在本文的下面。其餘的一些鬼鬼祟祟,躲躲閃閃的攻擊,離上舉的兩位還差得很遠,這裡都不轉載瞭。
“花邊文學”可也真不行。一九三四年不同一九三五年,今年是為瞭《閑話皇帝》事件419,官傢的書報檢查處忽然不知所往,還革掉七位檢查官,日報上被刪之處,也好像可以留著空白(術語謂之“開天窗”)瞭。但那時可真厲害,這麼說不可以,那麼說又不成功,而且刪掉的地方,還不許留下空隙,要接起來,使作者自己來負吞吞吐吐,不知所雲的責任。在這種明誅暗殺之下,能夠茍延殘喘,和讀者相見的,那麼,非奴隸文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