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選讀後感

你讀瞭毛澤東的詩詞後有什麼感想嗎?現在請閱讀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一些毛澤東詩詞選讀後感的內容。
毛澤東詩詞選讀後感一
讀毛澤東詩詞雖不至百其數亦不寥落,深感於其間之俯仰開合氣象萬千,手邊有一評論曰:“毛澤東的詩詞,藝術上,運用革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思想上,表現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風格上,雖少“匠心”,卻具“匠氣”,其神韻以骨氣取勝,豪邁奔放,激越昂揚,氣象恢弘,叱吒風雲,具有帝王氣魄,堪稱一代大傢,當之無愧.”如今再讀毛澤東詩詞,便覺此評甚是中肯.
首先,就藝術上的革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而言:
“今日長櫻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八年抗戰,趕走日本鬼子;三年解放戰爭,推翻蔣傢王朝.“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24年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從此人民當傢做主.“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蕭瑟秋風今又是,換瞭人間.”“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一個正在走向富強的共和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與其說這些是振奮人心的豪言壯語,毋寧說是言出必行的諾言或行而後言的踐諾,是充滿浪漫幻想的馳騁文字亦是鑿鑿之言,其間“天生我才”的自信,“天降大任”的責任感,多瞭率真的可愛,傲骨也不顯得那麼嶙峋逼仄卻更加理所應當.
毛澤東詩詞中對前人詩詞名句的化用,引用,借用,竊以為亦是在此不得不談及的一個問題.之所以於段首使用瞭那麼多個“用”,便是要好好區分這種種之“用”雖是同根並蒂蓮卻也是各有燕瘦環肥.“引用”便單單是應瞭寫詞中“用典”之一說,是為己詩潤色添彩,更是知己或宿敵間的投石問路,專做給明眼人看的;“借用”是在毛澤東詩詞中較為常見的為前人詩詞登臺表演提供的角色,隻是此種角色已然成為他自己的預設,那些詩詞便隻是頂著自己的模樣唱著他人的戲文瞭,原說“風景如故”,卻已然“換瞭人間”,再說這如故的風景在這換瞭的人間中顯現出的便也不可能是那如故的精氣瞭,這新一番的精神恰如王陽明付之一眼的花朵,一瞬間就明亮起來瞭,不再回復到那一眼前的“同歸於寂”之中;再說“化用”,喻其為兼采並包“引用”與“借用”二用之功能的“神來一筆”亦不為過,如果說“引用”是對原詩詞的單留其形而“借用”是對原詩詞的替換其神,那麼“化用”便是名副其實的“形神兼備”,是原詩語境與所需語境的靈魂交感點,是“於我心有戚戚焉”的直接後果,其中必然隱含化用者的價值判斷,毛澤東詩詞中“化用”之詩句猶是體現愛憎分明的.毛澤東用“三用”這隻生花妙筆讓那些前人詩詞在自己詩作的舞臺上生旦凈墨醜各司其職又不至喧賓奪主,是其獨特的創作方法亦是風格上所謂的“匠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