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尋隱者不遇》鑒賞
《尋隱者不遇》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瞭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簡練詩作。該詩由唐代詩人賈島所寫,其代表作品有《李凝幽居》、《劍客》、《暮過山村》等。
尋隱者不遇
朝代:唐代 作者: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童子他的師傅到哪裡去瞭?
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瞭。
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
可是林深雲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註釋
①尋:尋訪。
②隱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
③不遇:沒有見到。
④童子:小孩。這是指隱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說。
⑥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
⑦處:地方。
英譯
When I questioned your pupil, under a pine-tree,
"My teacher," he answered, " went for herbs,
But toward which corner of the mountain,
How can I tell, through all these clouds ?"
鑒賞
中國傳統文化中,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士大夫們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貧樂道,不與世俗、清潔孤傲之志。首句“松下問童子”,從表層上說交待瞭作者尋訪隱者未得,於是向隱者的徒弟問尋的這一連串的過程;而深層上則暗示隱者傍松結茅,以松為友,渲染出隱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著詩人的層層追問,意思層層遞進,言約意賅,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