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題烏江亭賞析
文章分類:詩歌介紹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疊題烏江亭》是北宋詩人王安石的詩作。這首詩是針對杜牧的《題烏江亭》詩而寫,表明瞭王安石對項羽兵敗自刎、“不肯過江東”失敗一事的真正原因看法。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全詩的賞析,供大傢參考!
《疊題烏江亭》原文:
作者: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疊題烏江亭》譯文
經過戰爭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
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為瞭項羽而卷土重來?
《疊題烏江亭》註釋
①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②江東:指長江下遊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是項羽起兵之地。
③肯:豈肯,怎願。
《疊題烏江亭》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後逐漸從頂峰走向下坡,到瞭“垓(gāi)下一戰”,已經陷入瞭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瞭。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註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麼一個失盡人心而執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癡人說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