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哲理散文集

林清玄是當代臺灣新生代散文作傢,因創作大量與佛學有關的散文而馳名海內外華文圈。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林清玄哲理散文,希望大傢喜歡。
林清玄哲理散文:光陰似箭到日月如梭
小學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所有的小學生寫作文、日記、周記,一開始都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其實,那時候很多人沒射過箭,也沒有見過織佈的梭子。
到四年級,我們的導師才嚴格規定:不論是作文、日記、周記都不準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要使用那些平常看得見的東西來形容。一時之間,光陰和日月就變得很熱鬧瞭。
例如光陰似魚,日月如鳥。
例如光陰似水,日月如雲。
例如光陰似風,日月如電。
也有說光陰似蝴蝶,翩翩飛去;日月如蜜蜂,一次隻留下一些甜蜜的回憶。從此,創造力大開。
一直到四十歲以後,才知道光陰和日月都是快到無法形容和譬喻的。偶爾想起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童年歲月,自己也開心地笑瞭。
光陰似箭,是火箭;日月如梭,是太空梭。
光陰還是似箭,箭箭穿心。
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日歷,日歷,掛在墻壁,一天撕去一頁,使我心裡著急。”想起小學的一課課文,現在沒有日歷可撕瞭,心裡才真的是著急。
林清玄哲理散文:銘於心
我媽媽是典型的農傢婦女,從前的農傢婦女幾乎是從不休息的,她們除瞭帶養孩子,還要耕田種作。為瞭增加收入,她們要養豬種菜做副業;為瞭減少開支,她們夜裡還要親自為孩子縫制衣裳。
記憶中,我的媽媽總是忙碌不堪,有幾個畫面深印在我的腦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靜地坐在豬舍前面,她背著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豬糞的情景,媽媽的個子矮小,我們坐在豬舍外看進去,隻有她的頭高過豬圈,於是,她和小弟的頭在那裡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裡搏鬥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