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征虜亭 李白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夜下征虜亭》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詩人運用流暢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在詩中形象地描繪瞭從征虜亭(在今南京)到廣陵(今揚州)一帶的江中夜景。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詩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夜下征虜亭》
作者:李白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夜下征虜亭》註釋:
⑴征虜亭:東晉時征虜謝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此詩題下原註:”《丹陽記》:亭是太安中征虜謝安所立,因以為名。“據《晉書·謝安傳》等史料,謝安從未有過征虜的封號,這裡“謝安”應是“謝石”之誤。
⑵廣陵:郡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一帶。
⑶繡頰(jiá):塗過胭脂的女子面頰,色如錦繡,因稱繡頰。亦稱“繡面”,或“花面”。一說繡頰疑為批頰,即戴勝鳥。這裡借喻岸上山花的嬌艷。
⑷江火:江上的漁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紅“。劉本註雲:江,今本作紅,江字為勝。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夜下征虜亭》意思:
小舟朝廣陵駛去,明月照著征虜亭。
遠望山花如美麗的繡頰,江上漁火像點點的流螢。
《夜下征虜亭》寫作背景:
據《建康志》記載,征虜亭在石頭塢,建於東晉,是金陵的一大名勝。此亭居山臨江,風景佳麗。李白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遊廣陵,即興寫下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