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3篇500字

《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瞭主人公魯濱遜因多出海遇難,最後回到原來所生活的社會的故事。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一些《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希望大傢喜歡。
《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篇一:500字
《魯賓遜漂流記》是一本小學生必讀的好書。它主要講瞭:主人公魯濱遜幼年有著航海周遊世界的理想,而父母極力反對。他很固執,就在1651年,魯濱遜19歲的時候,背著父母,報名做瞭水手,在海上,暴風把船給吹翻瞭,魯濱遜很幸運,沒被淹死,獨自漂流在一個荒島上,接著自己探查瞭這個島,開墾瞭一片土地,還找到瞭自己需要的食物。過瞭一段時間,他發現一群野人在吃人肉,魯濱遜決定要救出受害者,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魯濱遜成功救出瞭一個人,並為他取名為星期五。後來,他終於離開瞭陪伴他27年又75天的這個島,回到瞭自己的傢鄉——英國。
主人公魯濱遜正是憑著頑強的毅力,才回到瞭自己的傢鄉。《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啟發:如果魯賓遜沒有離開傢,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沒有那麼精彩,在他的眼中就隻有金錢,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也就不會懂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制造東西,去捍衛自己的傢園,他勇於向世俗挑戰:離傢出走;他勇於和大自然鬥爭:在經過大浪後也沒被淹沒;他勇於行動:在荒島上看見俘虜快被野人吃掉的時候,舍身去救他——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他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戰和磨練。
我想: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小學生也應該向主人公學習,要勇於向困難挑戰,打不垮,壓不彎,壓力越大越要堅強,這樣才能塑造出一個《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篇一嶄新的自我。勇於鬥爭、勇於行動、勇於挑戰、勇於追求,勇於探索……我們一定要學習魯濱遜的創新精神。
《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篇二:500字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傢、航海傢魯濱孫。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瞭自己航海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