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臺 魏禧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登雨花臺》是清朝詩人魏禧創作的一首七律。該詩以情感的起伏變化為線索,題為“登雨花臺”,筆墨卻並沒有以景物為主,而是傾盡全力噴湧出深沉濃烈的憤激哀怨。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登雨花臺》
作者: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
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生。
《登雨花臺》註釋:
①老柴荊:老於茅屋,表示甘守貧賤。
②園陵:指南京鐘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③冠蓋:官僚們的官服車蓋。雍容:華貴的樣子。
《登雨花臺》意思:
四十年來,甘守貧困度殘生,
腳穿麻鞋,此日登臺望舊京。
滿目破碎,大好河山誰摧毀?
一腔悲憤,園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踐踏,大片春草變狼籍,
車馬馳騁,半是舊官顯驕橫。
暮色蒼茫,欲哭無淚殘陽斜,
悲風獵獵,吹起大江嗚咽聲。
《登雨花臺》寫作背景:
魏禧是一位極富民族氣節的文人。他生於明末,明亡後,與兄際瑞、弟禮隱居翠微山,築室號“易堂”,授徒著述,有“寧都三魏”之稱,又與彭士望等稱“易堂九子”,而以禧之文名為最著。他深懷亡國之痛,在《許秀才傳》中沉痛地說:“禧亦故諸生,方偷活浮沉於時,視二許能不愧死入地哉?”他的散文多表彰抗敵殉國和堅守志節之士,他的詩歌多抒寫故國之寺和國破之悲。這首《登雨花臺》詩就表達瞭他對明清易代的傷感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