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詩 古詩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山中雜詩》是南朝文學傢吳均所作。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角度多樣。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山中雜詩》
作者: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飛,雲從窗裡出。
《山中雜詩》註釋: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裡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簷(yán):房簷。
《山中雜詩》意思: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雲煙,從竹林的縫隙裡看灑落下餘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簷上飛去,潔白的雲兒竟然從窗戶裡輕輕地飄瞭出來。
《山中雜詩》寫作背景:
嚴遂成(1694—?)約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後)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號海珊,烏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官山西臨縣知縣。乾隆元年(1736)舉“博學鴻詞”,值丁憂歸。後補直隸阜城知縣。遷雲南嵩明州知府,創辦鳳山書院。後起歷雄州知州,因事罷。在官盡職,所至有聲。復以知縣就補雲南,卒官。
《山中雜詩》鑒賞: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瞭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